輪椅籃球 Wheelchair Basketball
籃球作為風靡世界的運動之一,許多人即使肢體上有挑戰仍不減熱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加州(California)及麻州(Massachusetts)的榮民醫院為讓因戰爭截肢或脊髓損傷的士官兵保持活動,便開始教導他們輪椅籃球。而遠在大西洋另一邊的英國托克曼德爾醫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院內神經科古特曼醫生(Ludwig Guttmann)也發展出一樣的運動供受傷軍人復健,而後更舉辦斯托克曼德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讓身心障礙人士也有各顯崢嶸的機會。
自1960年首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起,輪椅籃球就一直是正式項目。國際輪椅籃球總會(International wheelchair basketball federation, IWBF)也於1989年成立。經過數年的發展,IWBF已成為健全的國際運動組織,旨在向世人介紹輪椅籃球益處,積極促進輪椅籃球的蓬勃發展,並建立完整的章程。目前舉辦的比賽包含:世界男子/女子錦標賽、帕拉林匹克比賽男子/女子組、世界男子U23錦標賽、世界女子U25錦標賽、帕拉林匹克資格賽男子/女子組等。
輪椅籃球運動員常見的肢體障礙類別包含:腦性麻痺、小兒麻痹、脊髓損傷與截肢等。正式比賽的選手會由國際輪椅籃球總會指定的分級專門小組,根據肢體損傷程度以及執行輪椅籃球的各種基本動作(如:推動輪椅、運球、投射或傳接球時的影響等),來評定運動級別。
經過鑑定後,每名運動員都有屬於自己的級別,以1.0、2.0、3.0及4.0分為基礎。此分數表示運動員的損傷程度,分數越小表示損傷更為嚴重,在場上的活動受限較多。為了更靈活的分級與臨界值狀況,可再細分為1.5、2.5、3.5及4.5分。
級別 |
簡述 |
常見損傷 |
圖示 |
1.0 |
|
胸髓第七節以下完全性脊髓損傷 |
|
2.0 |
|
胸髓第八節到腰髓第一節完全性脊髓損傷 |
|
3.0 |
|
|
|
4.0 |
|
|
|
4.5 |
|
|
|
表格及圖片參考自: 國際輪椅籃球總會分級規範
輪椅籃球使用的多數器材,如:球、球場、籃框籃板等與一般籃球相同,主要不同的部分為球員所乘之運動輪椅。為了幫助運動員順利進行比賽,籃球比賽用的輪椅與一般輔具輪椅差異甚大,例如材質選用鈦合金等以減輕重量;靠背與扶手較低,使運動員的軀體動作不受限制;大輪側傾角較大而呈現「外八」貌,以增加移動靈活度與側向穩定度;輪椅後方增加支撐輪,防止運動員向後擊球時翻車等。而針對不同級別的選手,椅墊高度也有所不同,如:1.0至3.0級別者,椅墊到地面不得超過63公分;3.5至4.5級別者,則高度不得超過58公分。其他更詳細的輪椅尺寸規定,可以參考賽事章程。
輪椅籃球的比賽場地應為堅硬平面,且場內無障礙物,其他如場地大小、罰球線、三分球線距離、籃框大小、高度等均與一般球場相同。
即使場地規範相同,造成輪椅籃球運動發展受限的多半來自於場館內的無障礙設施,如:電梯大小、停放輪椅的空間等。
輪椅籃球比賽時間分為4節,每節10分鐘,第1及2節為上半場;第3及4節為下半場。每節之間休息時間為2分鐘,半場之間休息時間則為15分鐘。若第4節比賽結束時得分相同,則進行延長賽,延長賽每節5分鐘,直至分出勝負為止。
每次進攻時間為24秒,若超過24秒未完成進攻,則球權交換。於罰球線上罰球時,球進得一分;於兩分球範圍內,球進得兩分;於三分線外投球,球進得三分(輪椅的2個大輪必須在三分線外,但是小輪或腳輪可在3分投籃區域的線上或之外)。
輪椅籃球員在推輪椅行進時,可以同時運球。然而特別的是,輪椅籃球的規則允許球員在收球(持球)或是將球放置於大腿上後,能再推兩次輪椅,並得以投籃、傳球或是再次運球(輪椅籃球中沒有「二運(Double dribble)」違例)。舉例而言,當球員接到傳球,可以先運球並收球放置於大腿上,利用推動輪椅向前一至二次,在輪椅快停下前可以重新運球或是選擇急停投籃等動作。但如果球員收球後推動輪椅大於兩次(即三次以上),則會被判為走步(Traveling violation)。球員持球時,其足部不得碰觸地面。
運動輪椅被視為是籃球員身體的一部分,因此當球員利用輪椅進行撞人(Charge)、阻擋(Block)或是輪椅出界,都有其相對應的處罰。在進攻時,同樣設有「籃下三秒」的規則,表示進攻方球員不得待在禁區超過三秒的時間。並且在邊線開球時,若裁判尚未將球交給場邊發球員,進攻方球員不得進入禁區。
球員在比賽時,也不得利用下肢接觸地面來幫助輪椅操控或是達到任何不公平的目的,也不能抬起臀部而使他的雙臀不再與輪椅或輪椅上的坐墊接觸,以獲得不當的便利,此動作稱為「抬起(Lifting)」。常見於球員投籃、搶籃板、傳球或試圖攔截對手的投籃或傳球,或試圖接獲隊友的傳球。
不過在輪椅籃球中有一個特殊的技巧稱為「傾斜(Tilting)」,是指一位球員在投籃、防守、接球或試圖接球、搶籃板或參與撥球時,單手或雙手離開輪子,以1個前輔助輪與1個大輪抬起離地的動作。不同於抬起,傾斜是合法的動作。
輪椅比賽中常激烈對抗,即使是合理狀況下,場上隊員輪椅被撞翻仍是不可避免的。看著他們奮力重新坐上輪椅,用磨出一層層厚繭的雙手拚命快速推動輪椅,奮力佔到最佳位置。輪椅籃球員不論是打球的風範,或是在場上頑強拼搏、盡職盡責的精神,都是此項目最大的看點。
【獨立特派員──輪椅籃球】
影片簡介:其實不只一般人,身障者也應該有運動的機會,2017在高雄舉行國際輪椅籃球賽,就是肢體障礙人士專屬的籃球運動。坐在特製的輪椅上比賽,他們一樣行動快速比賽精采,最早的隊伍已經成立20多年。這些身障球員值得敬佩,球場如同人生,他們也一樣可以打出一場場好球,開闢更大的空間。
日本漫畫經典作品「灌籃高手」是許多籃球同好必讀的聖經。而作者井上雄彥還有另一部也是以籃球為題材的漫畫:「REAL」。故事劇情環繞著一場車禍的受害者與肇事者等在生活中的掙扎與痛苦,但透過輪椅籃球,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以及奮鬥的精神,迎向人生中的現實(Real)。此漫畫可以了解輪椅籃球規則,主角的毅力也值得我們學習。
圖(一):日本漫畫作品 REAL
圖片來源: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5017